近日,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先后推出两款面向消费者的AI产品,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先是阿里巴巴上线了“千问”项目,紧接着蚂蚁集团也发布了名为“灵光”的新产品,两者均瞄准个人AI应用市场,展现出阿里系在该领域的战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蚂蚁集团发布新品的同日,有网友在蚂蚁园区偶遇马云。照片中,马云佩戴工牌,头戴白色鸭舌帽,与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CEO韩歆毅并肩而行,三人边走边交流。这一场景被捕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人猜测马云此行是否与蚂蚁集团的AI战略有关。
自马云卸任后,他的每次公开露面都会引发诸多猜测。此次现身蚂蚁园区,更是让外界对阿里系的AI布局产生浓厚兴趣。有分析认为,这或许表明阿里内部已就抢占个人AI入口达成共识,并正在通过不同团队和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据了解,阿里巴巴推出的“千问”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对标国际知名产品如Deepseek或ChatGPT。该产品不仅具备智能对话能力,更将“能办事”作为核心发展方向。阿里巴巴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生活场景接入“千问”,旨在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
而蚂蚁集团的“灵光”则选择了另一条技术路线,与Gemini3.0类似,主打多模态生成和小应用开发。其最大亮点在于在移动端实现了“自然语言30秒生成小应用”,用户可编辑、交互并分享这些应用。作为全代码生成多模态内容的AI助手,“灵光”首批上线了“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灵光开眼”三大功能,支持3D、音视频、图表、动画、地图等多种信息输出,使对话更加生动,交流效率显著提升。
两款产品虽同属个人AI应用领域,但定位和功能各有侧重。这种差异化布局既体现了阿里系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也反映出其在AI领域的深厚积累。随着“千问”和“灵光”的相继推出,阿里系在个人AI市场的竞争已全面展开,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创新产品问世,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