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去年8月公布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广州深圳都加紧布局。目前,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代表的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其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6%。

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近日步伐加快,先后出台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集成电路五年计划”)以及《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人工智能五年计划”)。在这两个五年计划中,能看到深圳对于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思索和对未来的谋划。可以说,在这一波抢占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C位的赛道上,深圳正式出手了。

目标:到2023年“AI+IC”都要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集成电路五年计划”目标是:到2023年产业整体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引进和培育10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制造能力初步具备全球竞争力,设计水平整体进入全球领军阵营,第三代半导体技术能力对关键应用领域形成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五年计划”目标是:在5年内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将深圳发展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这不只是经济数字上的目标,实际上两个“五年计划”中都强调,“五年后在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产业,深圳都要达到全球领先的水平”。这意味着不仅要掌握核心技术,还要掌握行业话语权。

深圳为何要在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两个产业发力?一方面,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是风口已成共识,在2019数博会上,有专家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10年后到来,人工智能将是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深圳的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已有一定基础,集中规划能让这两个产业迈入更高层次。对比国内其他大城市,深圳有更好产业基础作依托。

短板:补齐基础创新短板 出台多个领域管理体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是眼下大热的产业,却也有着自身发展的瓶颈。例如目前的基础层发展薄弱,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较低,最终造成区域集群效应还未成型。那么,深圳此次接连出台两个五年计划只是为了“破局”发展瓶颈吗?实际上,接连出台两个五年计划,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酝酿已久。

去年12月底深圳出台了《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中说到要“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和医疗器械等技术领域”,并表示要“构建对标前沿、主动布局、联合决策、专业服务、持续支持的管理体系”。

此次接连出台有关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的两个五年计划,正是契合了《实施办法》中指出的需要重点聚焦的领域。目前深圳的产业规划,是紧密结合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打造的都是深圳的“未来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和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深圳的未来经济。

从《实施办法》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来,最终目的还是要补齐深圳的基础科学短板。去年初深圳就已经在规划,要抓紧制定基础科学研究“1+ N”政策体系,旨在补齐基础创新短板。数月以后,一份份有关如何补齐基础创新短板的文件就接连下发。政府去做规划会不会干预了市场呢?对此,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在最近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深圳的做法总结下来是:市场是主导,企业是主体,法治是基础,政府是保障。”《实施办法》和两个五年计划实际上都只是搭了一个框架,下面要把主场交给市场。

人才: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定向补充专业人才

从这两个五年计划来看,很多政策都是在定向解决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首当其冲就是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这两个领域存在着人才短缺问题。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 2018)》,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72万人,但现有人才存量只有40万,缺口将达32万。深圳副市长王立新之前也表示:“深圳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特别是跟研发产生链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集成电路五年计划”中提出,要“建立集成电路领军人才库,每年遴选一流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入库。同时,对符合深圳人才标准的科研项目带头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等领军人才,在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补贴奖励、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人工智能五年计划”也同样提出,“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团队的引进”,还特别指出“要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并动态更新,强化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为基础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人工智能人才评价机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靶向引进领军型人才团队。”

一个是建立领军人才库,一个是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然后通过多方面优惠政策来吸引领军人才,在人才引进上打一记“组合拳”。

除了引进,深圳也由过去“优惠政策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才”转变为“自主培育高技能人才”,在“集成电路五年计划”中明确,要支持本市高校申请“国家级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成功后根据相关政策给予一次性奖励,还要支持集成电路企业与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共建集成电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

规划“产业规划+财政支持 在深形成完整产业链

除此,还有产业规划和财政上的支持。

在“集成电路五年计划”中,规划加快推进南山高新区、龙岗宝龙工业区、坪山出口加工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福田区建设5G通信核心芯片产业园。

在“人工智能五年计划”中,则准备依托深圳高新区深圳湾片区和南山园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罗湖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盐田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宝安立新湖智能装备未来产业集聚区、坂雪岗科技城、龙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坪山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光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深汕湾机器人小镇,一共十个区域形成“总部基地+研发孵化+高端制造”的“一轴两廊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建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

“集成电路五年计划”中还表示,“市财政专项资金向集成电路产业倾斜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和初创企业发展”,并特别设立了“政府引导基金设立集成电路子基金”,基金目标规模500亿元,首期为100亿元。另外还有一些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来配合吸引企业投入的目的。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要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中小企业的孵化平台,通过多种手段来破解基础层发展薄弱的问题。培育一个产业需要经过一定周期,最终还是要打通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实际上,过去深圳在不少领域都有着自己完整的生产链条,这也是深圳制造的决胜点。这一次能否成功复制过去的经验,不光要看投入比重,还要看市场契机。但是在核心技术上掌握话语权,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这也是深圳大手笔投入的终极追求。

未来:AI生活、芯片自由 离我们还有多遥远

在深圳正式出手后,人们想象中的“AI生活“、“芯片自由”离我们还有多远?这还要说回深圳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现状。

根据初步统计数据,深圳至少有50家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从领域来看,深圳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优必选科技)、医疗健康(华大基因)、企业服务(平安科技)领域,此外还覆盖了、物流(顺丰科技)、硬件(中兴通讯)、智慧交通(大疆无人机)等领域。

近来深圳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上也是动作频频。今年1月份,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深圳毅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人工智能新园区,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到5月份,哈工大(深圳)与理光联合建设的哈工大-理光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实验室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研究。

同样,在集成电路领域,深圳去年在坪山设立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未来产业集聚区,总规划用地面积5.09平方公里,现已集聚了中芯国际、比亚迪(中央研究院)、昂纳科技、金泰克、基本半导体、拉普拉斯等8家第三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的核心企业,建立了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深圳的人工智能领域,从企业的“单打独斗”到系统性的产业研究,正在一步步进行完善,打通行业壁垒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目标

“集成电路五年计划”:到2023年产业整体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引进和培育10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制造能力初步具备全球竞争力,设计水平整体进入全球领军阵营,第三代半导体技术能力对关键应用领域形成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五年计划”:在5年内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将深圳发展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图片声明:封面图片来源于正版图片库,拍信网。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全球半导体观察官网(www.dramx.com)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全球半导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