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唯一能造90nm以下光刻机的企业,上海微电子的借壳上市,无疑是给当前火热的股市浇了一勺油,让各路投资者如打鸡血,而猜测可能的几个壳资源股价也是暴涨,甚至张江高科涨停了。

国产光刻机龙头上海微电子借壳上市,热门借壳对象分析

回顾往昔,并购重组催生了诸多财富传奇,像双成药业 25 次 10% 涨停、富乐德 7 次 20% 涨停以及光智科技连续 9 次 20% 涨停等资本盛宴。

这次肩负国产芯片使命的光刻机巨头上海微电子,则是一颗更璀璨耀眼的星星,业界的保守估计是市值2000亿,大胆的估计甚至倒了6000亿,所以借壳对象很有希望在这场资本角逐中引发新一轮涨停热潮,会有几个涨停?谁知道呢,大胆想象吧~

为啥不IPO,而是要借壳上市?

上海微电子于 2002 年成立,是半导体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自创立起,它就承载着国家赋予的使命,深耕于半导体装备研发核心区域。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与技术积累,上海微电子在光刻机领域成果丰硕。其先进封装光刻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 37%,在中国大陆市场更是占据 85% 的主导地位;LED 系列光刻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也达到 55%。此外,该公司近年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 33%,申请专利总数达 3900 项,其中获得授权的有 2800 项,研发人员中硕博占比 70%,彰显出强劲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如今,随着半导体重组特别会议临近,上海微电子借壳上市的消息如同巨石入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与热烈猜测。

上海微电子的28nm浸没式光刻机在2025年5月实现量产,光源能量密度提升40%,镜头畸变率压至2nm以内,甚至可支持7nm芯片的多重曝光。

但光刻机的光学系统、双工件台等核心参数涉及供应链机密。 若走IPO路径,强制披露要求可能暴露技术路线,甚至让海外对手预判国产化进度。

2025年是央国企改革收官年,上海国资委需解决旗下半导体资产同业竞争问题。 IPO新规要求科技企业“上市前三年核心管理层不得变动”,而上海微电子核心团队刚经历技术攻坚期人事调整,借壳成为唯一合规选择。

潜在壳资源

当市场对这一重大消息尚存疑虑时,敏锐的投资者已着手深入探究。一时间,诸多潜在借壳对象涌现,张江高科、海立股份、上海电气、电气风电等成为市场热议焦点。

但是仔细研究分析这几家公司,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张江高科在科技园区开发运营与产业投资方面颇具影响力,虽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且积极布局集成电路等领域,然而其高市值导致借壳成本大增,这对上海微电子而言是沉重负担,严重影响借壳方案的可行性与效益。

海立股份的母公司虽是上海微电子第一大股东,且二者同属上海电气控股集团,业务上存在关联,能为上海微电子相关设备提供冷却系统配套,但复杂的股权结构阻碍借壳进程。其二股东格力的存在使股权关系复杂,潜在的利益博弈与决策协调难题让上海微电子难以选择。

上海电气作为大型综合装备制造企业,业务涵盖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等多领域,但与上海微电子在产业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核心业务关联度低,难以达成有效的战略协同,无法满足上海微电子借壳需求。

电气风电专注于风力发电设备相关业务,与半导体光刻机领域严重脱节。借壳上市旨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协同发展,二者在产业逻辑上的巨大差异使其缺乏结合的现实基础,难以形成强大合力。

那么,到底会是谁呢?笔者建议,理智投资。